
婚礼习俗
Wedding customs

乐鱼leyu官方蒲庙花婆节:一碗粥一台戏一份情
“花婆粥,滚碌碌。慢慢食,都有福……食了花婆粥,一生都有福!”熟悉的白话民谣,宛如时光的使者,悠悠诉说着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的文化传承。4月8日,农历三月十一,蒲庙镇五圣宫前,这首民谣再次响起,一年一度的蒲庙花婆节在此盛大启幕,众多市民和游客欢聚一堂,共享这场非遗文化盛宴。4月9日也就是明天,2025年蒲庙花婆节暨蒲庙建圩294周年活动将进入高潮。
一大早,五圣宫前便排起了蜿蜒的长队,人们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耐心等待花婆派粥。“今年派粥仪式在4月8日—9日两天。每年农历三月十二前后,邕宁区都会举办盛大的蒲庙花婆节,在此期间花婆会在五圣宫门口放置米缸,人们有的捐米,有的捐款,寓意集百家米,祈千家福。随着花婆粥被熬制出来,通过送粥食粥的方式,将美好的福气传递给每一个人。”花婆节传承文化协会会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月珍介绍说。
相传很久以前,在蒲庙镇五圣宫对面的大众码头,有一位好心的卖粥阿婆,她善良热心、乐善好施,不管路人有钱没钱,总会送他一碗热粥喝。很多人喝过阿婆的粥后,不仅能够消除疲劳、祛病健身,还能沾上福气,百业兴旺。人们不知道阿婆叫什么名字,只见她平常头上爱戴花,因此大家尊称她为“花婆”。为了纪念花婆,发扬其崇德向善、乐善好施的美德,于是蒲庙镇在每年农历三月十二日举行纪念活动,逐渐形成了当地特有的花婆节。
随着激昂大合唱的歌声响起,一场精彩绝伦的文艺演出在五圣宫对面的舞台拉开帷幕。《唱起嘹啰赶歌圩》以高亢嘹亮的壮族山歌,用原生态的唱腔再现了壮族歌圩的热闹场景,瞬间点燃了现场气氛。《呗侬情深》用欢快的节奏与经典旋律交织,演员们歌声嘹亮、翩然起舞,展现了壮乡人民团结友爱的“呗侬”情谊,观众席中不少人情不自禁跟着节拍鼓掌哼唱。
《花婆粥福》将演出推向高潮,以情景歌舞的形式,生动演绎了花婆熬粥、施粥的温馨故事,将“粥传温情”的节日内涵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些节目既保留了壮鼓、山歌等非遗元素,又融入了现代舞台表现手法,让传统民俗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蒲庙花婆节历史源远流长,今年乐鱼官方入口是建圩294周年。据悉,近些年在邕宁区第一小学设立了花婆文化传承基地,不定期邀请非遗传承人到校指导,协助开展丰富多彩的传承和普及活动。此外,还开展了花婆系列道具、服饰、展品等手工艺品的制作培训,编排创作舞蹈节目《花婆送福》等,不断强化对花婆节的保护和传承。
如今的蒲庙花婆节已成为当地极具影响力的文化盛会乐鱼leyu官方,每年都吸引上万人前来观光游览。游客除了食用花婆福粥,还能品尝到地道的生榨米粉,更能在4月9日当天感受盛大的民俗巡游——巡游队伍中有八音壮鼓队、壮族婚礼八音展示、山歌唱福队等地方民俗文化展示,为游客呈现一场原汁原味的本土文化大餐。2018年,蒲庙花婆节被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蒲庙花婆节是我们蒲庙镇的传统节日,每年我都会带着家人来参加。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品尝到花乐鱼官方入口婆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乐鱼leyu官方,让我们更加热爱这片土地。”在活动现场,前来参加活动的市民张女士感慨地说。蒲庙花婆节,在花婆派粥的温暖关怀和文艺演出的精彩呈现中,传承着历史,凝聚着人心。未来,蒲庙花婆节将继续绽放光彩,让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南宁市邕宁区人民政府主办南宁市邕宁区委宣传部承办网站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